其實不要這麼快就下定論
目前開始正是這個世代的改變期
很多東西開始該改變了
你看看Tesla,在此之前,我們有想過全電能的車子可以在我們的路上跑,而且是「買的到」的嗎?
看看iPhone
看看iPad
其實很多東西都在改變了
電影Ex Machina中提到一個很棒的論點
一個革命產品的問世,不是一個「決定」,而是「發展」而來
其中的變數則是「何時」,而不是「如果」~
體重計、體脂計發展了這麼多年,也是幾年開始有物聯網的介入開始改變這領域的生態
歐姆龍甚至其他先進廠商,為什麼沒有做
也許除了這是幌子之外
另外也有可能是專利因素而不能做? 誰知道呢
這就是我前面提的
精準度的問題
我根本不在乎是不是真的130mmHg,因為如同你講的,醫療級,甚至教學醫院裡面的量測設備不是更準確嗎?
當然
但我只是想要看長時間記錄下來的patten,跟我的日常生活有什麼相對應的關係
若我只是要看patten,那數值多少,是否誤差個10還是20mmHg就不是這麼重要了
而且如同我說,同一個受測體,我們要如何精準在量測出同一毫秒下那個測試值正確?
那又是某一期科學雜誌該分享的論文內容了
所以我才提出,血壓不是不舒服才去量,那量測出來的數值根本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只是知道當下大概是多少... 然後呢?
長時間、定時的量測,例如這個設備可以每天、每小時的紀錄一次,這樣的patten看起來,就有意義多了... 不是嗎?
至少我找到一個方向
可以看出我的血壓,是否會受到某些事件或是工作的影響,進而改掉這些問題,從自我的問題開始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