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特派記者劉煥彥/上海二日電】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胡曉煉認為,匯率改革並非是要達到特定的人民幣匯率水準,而是建立可以反映市場供需的機制,現行人民幣波動幅度合適,未來可能加大,但沒有特定時程表。

胡曉煉在大陸新世紀周刊2日刊出的專訪中指出,匯改沒有時間表的問題,匯率到什麼水準算合理,是有爭議性的問題,沒有明確答案。

她說:「匯改的目標不是要達到一個什麼匯率水平,而是要通過改革形成一種機制,使匯率水平能夠基本反映市場供給和需求狀況,並有利於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在每日波動幅度方面,胡曉煉指出,現行上下浮動0.5%的程度,還是比較合適。她說:「將來有可能繼續擴大。這個可以研究和討論,但目前還是比較合適的。」

胡曉煉說,自從人行6月19日進一步推動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單日波動最大的一天,是浮動了329個基點,最小是34個基點,平均波幅超過90個基點,已經比2005年7 月至2008年7月間的平均每日波幅70多個基點明顯擴大。

華爾街日報報導,近期大陸央行由胡曉煉在短期內接連發出多篇具名專文,闡述對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思路,讓國際金融界大為側目。

儘管去年3月有人行行長周小川在人行網站上發表專文的先例,但胡曉煉這番連珠砲依然使金融市場高度注意,並且暗忖背後緣由。

報導指出,一種可能的解釋是,現在人行意識到在制定具爭議性的政策時,要想與反對陣營及利益集團較量,就需要獲得一般大眾支持這些政策。

然而,這又與其他主要經濟體的中央銀行不同,因人行並非完全獨立,每一次調整利率或人民幣變動,都獲得胡溫高層同意。儘管大陸是威權體制,高層領導人卻必須愈來愈顧公眾意見和出口商的利益。

以胡曉煉上周五的專文為例,她預期部分大陸企業將因人民幣升值而面臨困難,甚至走下坡路,因此在文中對此先發制人。她指出:「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會讓一些公司受益,但同時也會損害另一些公司的利益;通常為了得到政府的政策幫助,企業容易強調匯率浮動對其出口、利潤和就業的影響,而較少大力宣傳其對進口成本改善及其他方面的利好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