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個只飛「遙控無動力滑翔機」的我只能引起小小的興趣
主要是我除了空拍用的動力滑翔機之外沒有其他有動力的飛機
最近卻因為接觸一些飛友非常狂熱地熱衷這種「多軸載具」
有飛友的「多軸機」從三軸到四軸甚至有到八軸之多
實在是誇張地令人印象深刻
據我所知這位多軸達人在這多軸載具的花費應該不下百萬
現在我們卻只需要花一萬多塊又不需要添購專業遙控器的情況下
就可以買到 AR.Drone 這樣的四軸遙控飛機
雖然跟飛友的專業多軸載具比較起來只能說是遙控玩具
卻也足夠讓我在進階專業多軸載具之前一窺這多軸載具的魅力與究竟

飛友的專業八軸載具。

這架八軸載具上一堆的「好料」,恐怕沒十萬可能搞不定它。

現在我們只需要花萬把塊就有 AR.Drone 。

不要認為 AR.Drone 只是個大人的玩具,其實飛起來蠻有模有樣的。

當初看到 AR.Drone 的資料說是要靠 Wi-Fi 信號來遙控,想說出去玩要是沒 Wi-Fi 怎麼辦?
誰知道其實是 AR.Drone 自己會發射 Wi-Fi 信號來讓 iPhone 來做比對就能遙控。

開箱了~ 期待已久終於現身。

這是原廠 11.1V 鋰電池,這一顆要一千五是因為有特殊保護電路吧,因為有人自己去打了一般的 11.1V 鋰電池,一插上就燒毀了。(我多買了兩組)

電池正面的外觀,規格是 1000 mAh 11.1V 10C 持續放電。

這是電池的背面。

這是原廠變壓器。

這是變壓器用的各種插頭。

找對插頭轉進去有個固定卡榫會自動鎖定。

合體成功之後就是這樣了。

家用變壓器跟原廠充電器。

原廠充電器的外觀。

充電中...

AR.Drone 四軸機的本體。

AR.Drone 光滑的部位都有貼上一層薄薄的防刮透明膠膜,這個粉紅色膠片就是可以讓你撕掉膠膜的地方。

每一軸的動力組都由這一組相同的減速銅齒跟塑膠齒盤構成。

AR.Drone 有兩組視訊,這是前方的主要視訊鏡頭,另外一組則在底部。

AR.Drone 本體。

AR.Drone 的底部,兩個圓形金屬網裡面是偵測飛行高度用的感應器,還有兩個小孔,包括 Reset ,中間的小孔就是第二組視訊鏡頭,至於那個 USB 的塑膠蓋應該是維修或更新軔體用的。

這個角度可以看到無刷馬達跟控制電路。

戶外飛行用的機殼。

戶外飛行式樣。

少了外圈那層 EPO 材質的保護圈機動性較高。

挺像遙控車的,這四支槳葉在飛行中只要打到異物動力就會馬上關閉,避免造成傷害。

戶外式樣的背後。

室內飛行的式樣,要在家裡玩怕打壞東西或是傷到人最好就罩起來會比較好。

室內樣式的另外一個角度。

來準備試飛吧!
看到這裡就來看第一次的室內飛行,這次用的是 iPad。

接下來就到室外吧,順道搭載 GoPro 來試試看效果。

GoPro HD 底部貼上魔鬼氈剛好可以固定在電池上面。
看看 GoPro HD 的效果吧!
我的心得是要飛個八字還得需要多練習跟習慣 AR.Drone 的特性
按「起飛鍵」之後 AR.Drone 會自動飛約一米的高度
最高也大約只能飛到二層樓的高度
當有電話來的時候只要放開控制區 AR.Drone 會自動停懸
最後要降落的時候「降落鍵」按下去要稍微等一下才會降落
不然會跟影片一樣降落之後又起飛了...
最後我發現用車充線也可以在車上接充電器充電了
記得接上去之前要確認電源的極性
最後歡迎有興趣跟經驗的夥伴一起來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