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喔,經過三天的連載,吉米終於寫完了WWDC2011三部曲中的前兩部Lion跟iOS5

接著由夾不死親自來介紹iCloud

一直以來,我們的觀念就是,要有一台電腦
為什麼?
一台電腦有什麼重要的?

因為,當你用數位相機拍了照片,要透過電腦,才能把照片檔案取出來,存放在電腦裡面

因為,當你用了數位攝影機拍了精采的影片,也要透過電腦,才能把影片檔案取出來,存放在電腦裡面

因為,當你買了iPod,你也要透過電腦,才能把你買的音樂、下載的MP3,同步到iPod裡面,你才能夠拿出去聽音樂

因為,當你買了iPhone,你仍需要透過電腦,才能同步你買的應用軟體、遊戲、甚至資料,到你的iPad

這中間意味著是什麼你有沒有發現?

在上面的角色扮演中電腦到底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有沒有這種可能?
天空上出現了一朵雲
我們稱之他為「iCloud」

當你的iPhone更新了某個東西(例如新增了一個下週二跟吉米的約會)

然後你其他的裝置,就自動全部都有相同的資料與內容了?
而這中間,不再需要透過一個中間人,來過一次手

然而,對於絕大部分人的心中iCloud,不就是雲端裡面的硬碟而已
說穿了,不就是一個提供某個容量的網路空間給你,就像dropbox,就像iDisk,就像....

沒錯,WWDC發表至今這麼多天了,還是很多人覺得「不就這樣而已不是嗎?」
「那跟我自己租個虛擬主機,開個空間,然後把我自己的所有檔案往上儲存而已,不是嗎?」

你真的以為iCloud的殺傷力,就這樣而已嗎?
那你就真的太低估了iCloud的威力…
或許是吉米想太遠
也或許是吉米誤解了夾不死的想法
但是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iCloud可以儲存你的內容,而且完全不需要透過任何接線就可以自動同步到你所有的裝置」

「iCloud甚至跟你的應用軟體完全整合在一起,所以每一件事情都自動的運作」
而且你完全不需要學習任何新的技術、新的學問、新的操作方式

「It just works」(這樣就好了)
這是非常非常非常難辦到的一件事情,那叫做「這樣就好了」,用更新人類的語言來解釋,那就是「就醬」(你將「這樣」唸快一點,就會變成「醬」)

你有沒有想過,你想要做哪件事情,不需要繁瑣的動作,不需要學習新的技術,然後這樣就好了?
例如,你想買張月底凱莉米勒的演唱會門票,而且要是最前面的位置加上後台通行證
你要做哪些事情?才能實現?
有沒有可能,你手指一彈,「這樣就好了」?
先記住,這是我們在服務業的頂級目標,當你的客戶跟你要求某件事情,接著就好了…
那你絕對賺翻了,因為這個客人絕對跑不掉...

我們先來看MobileMe

他原本是一年99美元的服務
有用過的都知道
mobileme提供著線上同步你的通訊錄、行事曆、跟Email信箱服務
Apple將他徹底重寫,讓他更符合現在實際的使用,成為iCloud的應用之一

我們先來看通訊錄服務

你先在iPhone新增了吉米的聯絡資料,接著,你的iPhone自動同步儲存到了iCloud
(在這裡,你做了什麼事情了嗎? 沒有,你只是新增一筆通訊錄)

接著不一會的時間,你去看你的iPad跟你的電腦,上面也多了這個吉米的聯絡資訊
你做了什麼事情嗎沒有,你剛剛只是在iPhone上面新增了一筆通訊錄,然後你什麼事情都不用作
剩下的他自己會去處理

行事曆也是一樣

你在iPhone上面,設定了下週四晚上要請吉米吃海鮮大餐…

接著你去iPad跟電腦上面看,你的行事曆都多了這個行程

新的行事曆分享服務

接著大家可以個別在自己的手機新增一個行程,然後將你的行事曆跟你的同事或是家人共享

例如,你在行事曆上新增了一個6/27號「兒子畢業典禮要去參加」的行程

iPhone 就會自動的把這個資訊儲存到iCloud去

接著你老婆的iPhone,也自動就會出現了這個行程

同樣的,你老婆在同一天,稍晚邀你去參加同學的慶生party,所以她也新增了一個行程

沒多久,你也收到了這個行程
就這樣,你什麼新的技術也都不用去學,你只是繼續follow你的需求---->將行程記錄到你的iPhone,就醬
剩下的iCloud幫你去完成

所以新的iCloud在行事曆的部份,將提供你儲存所有的行程在iCloud
然後會將所有資訊同時推播更新到你所有的裝置上(包含iDevice跟蘋果電腦)
以及可以共享行事曆的功能
這樣就好了…
其他的事情你不用去煩惱,也不該你我去煩惱...

同樣的,郵件服務

提供了 me.com的郵件帳號
有任何新的訊息將***播到你所有的裝置
而你所有裝置裡面郵件的收件夾、目錄夾都會同步的一模一樣

而且附帶一提的是「沒有半點廣告」!
哈,這部份根本就是衝著gmail而來啊...

所以,到目前為止的三個服務

原本MobileMe收費是每年99美金
但是從今天起

將完全免費…
接著請看「吉米教你看懂iCloud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