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會買這種機器的人,都是買來做專業用途,也就是說,是當作「生財工具」啦
所以,以這種角度來思考,應該就比較對價格可以釋懷一些了吧~

既然是專業工作用途,那基本上內建的四個槽

讓你只能裝四顆內接SATA硬碟,肯定無法滿足大部分專業使用者的需求,然後紛紛尋求「外援」
所以一些外接SATA、FW800陣列就常看到啦
這裡也要順便講一下,外接陣列這種東西,千萬不要貪便宜,因為你裡面放的資料肯定很重要,不然隨便丟就好了,何必花錢買個外接陣列來安全保存?對不對?

先從標準SATA內接320GB的硬碟來看起,這顆系統碟在機器內部的表現,若以AJA專業影音剪接的業界標準測試軟體來看,他的讀寫速度平均約在將近50MB/s的狀況
所以對於影音工作者來說,這樣的效能表現,其實是...阿...只能當系統碟
只是問題來了,機體內部只有四個槽,又想要兼顧速度跑RAID0,或是又想要兼顧安全RAID1,那肯定裝兩組,就塞滿了整個機體內部

那我們來看看eSATA外接陣列RAID1的表現,感覺不賴,有把SATA的效能給逼出來,不過也差不多是這樣
看起來還至少都在60MB/s以上

所以Stardom推出了一個叫做Pro Drive的產品,他的概念,就是在你Mac Pro的一個標準3.5吋的硬碟槽內,讓你放置兩顆2.5吋的硬碟,並提供RAID0或是RAID1的硬體陣列供你選擇

讓你「一次」搞定,傳輸速度,或是資料安全於一個tray裡面,以前只能放一顆硬碟

他採用與標準硬碟卡托相同的樣式,就是完全針對MacPro而來,前方有兩個燈號,分別代表內部1號硬碟,與2號硬碟的做動情形

背面就是標準的SATA接頭

「沖」滿彈孔的整體造型,目的就是希望能強化散熱,大家要知道,硬碟最大的敵人,就是熱、熱、熱,所以長時間處在高熱還鏡中的硬碟,絕對很快就掛掉,所以大家要千萬注意啊

除了說明書之外,機體背面也有燈號的狀態顯示說明,以及陣列模式的switch切換方式說明

所以我們就開始準備安裝啦

他的內部,基本上就是2.5吋標準的SATA接頭

我們就一一的將兩顆硬碟裝入其中,現在2.5吋大容量的硬碟也越來越普及,若你有需要,甚至可以買兩顆320GB的裝下去,吉米這邊因為預算有限,所以塞入的是兩顆160GB的

然後將螺絲固定好,不要讓硬碟亂跑

彈夾裝好了,裡面有兩顆2.5吋的硬碟,要做陣列,切記最好買兩顆一模一樣的硬碟,這樣你可以減少很多困擾與風險,記得喔~!

與本體結合之後就變成這樣啦

拔出一顆硬碟,然後來裝上去吧

水果幫真好,甚麼東西都不用,推入就好

開始囉,記住,這是內接式的「硬體」陣列,所以你不需要在你的電腦裡面安裝任何驅動程式,或是說要透過軟體陣列來做陣列,那風險太高啦
也因為如此,你可以拿來當開機硬碟,或是其他你想要做的事情

恩,還有三組可以裝...哈...

若有其中一顆硬碟故障(例如這裡2號硬碟掛了),ProDrive系統會「自動」做rebuild的動作

只要你機器有過電,他就會自動執行,吉米測試160GB的Raid1,重建動作約花3小時左右
重建完之後,還會在verify一次資料正確性,所以你在系統內使用基本上是沒有甚麼感覺的

所以我們先來測是RAID0的效果,是否能突破SATA的極限?

哇~超過90MB/s喔~所以這若拿來當系統硬碟,相信效果會很不錯,但是,這是RAID0的模式喔,意思就是若其中有一顆硬碟掛蛋故障,那裡面所有資料就瞬間蒸發,所以有一好沒兩好啦

最後,我們改個名字,改來測是RAID1的效能...
喔,感覺也ok喔,這樣讓吉米放心多了,存資料在裡面不用擔心哪天會蒸發...呵呵
所以Pro Drive是針對MacPro設計的產品,相信使用族群會偏向專業用戶
而2.5吋大容量的普及,加上體積小,一個槽一個陣列系統,四個槽就可以有四個
可惜吉米還不夠瘋狂,不然四個陣列都做RAID0,然後再去用軟體陣列再去做RAID0,那效能應該相當恐怖才是...
只是看到帳單的時候應該就會當場昏倒才是...
《吉米帶你看》3D列印入門的筆記分享
2 天前 進 敗家情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