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 吉米教你看懂全新2015 MacBook (集中討論) - 第5頁 - iPhone4.TW

會員登入



第5頁,共6頁 第一第一 123456 最後最後
顯示結果從 41 到 50 共計 59 條
  1. #41

    愛用者

    註冊日期:02-02-2008
    文章:103
    謝謝你: 0
    在 21篇文章中獲得 66個感謝
    老實說,不是很明瞭為何大家對於Logo發不發光這麼介意,我猜啦...當發光時自己看不到...別人看得到時...一切答案都明瞭了,原來它不是一個功能性的裝置而是...。我對於以下幾點比較有興趣:1.Macbook已經做的如此輕薄,那請問Macbook Air的產品定位?看起來Apple有統一產品線的打算,也就是說Air將消失,或更正確一點來說以後Macbook都會更薄更輕。至於原因?我猜是為了下半年的iPad Pro鋪路,也就是說無鍵盤的iPad Pro將取代MacBook Air因為Apple認為使用Air這批人他們使用Air完成的工作未來大部分將可以在iPad Air上完成。2.Macbook只剩一個對外接口顯示Apple的企圖心及自信心。為了簡化、輕化、統一化,這樣一步到位與其說是冒險,不如說是對自己的產品及自己死忠的消費者很有信心,重點是,它如此做也已經好幾次了,我相信是因為過去的經驗讓它敢於如此做。至於統一接口的目的?看看iPhone, iPad的接口,我相信就找得到答案了。這些接口的周邊一定彼此互相可以共用的,Apple達到簡化、輕化的目的同時又賺到周邊的利潤,很賊!但也只有它敢如此做!百姓不爽但仍買單,為什麼?因為它賣的是生態而非單一產品,我們可以不買而去買他牌,但我們犧牲損失的可能反而更多!


  2. #42
    kuanwei 的頭像

    海盜船長

    註冊日期:10-18-2009
    文章:639
    謝謝你: 85
    在 130篇文章中獲得 365個感謝
    對我來說,這次發表會最大的亮點應該就是這台重新設計的Macbook吧?

    雖然之前就有傳言說會發表12吋的新notebook,但是沒想到改進的幅度有這麼大,推薦大家去看看官網的介紹影片<Design>,完全的把特色用動態的方式告訴大家,相信其他的notebook廠又得在後追趕了。

    看到很多人在抱怨蘋果不會亮,只有一個接口等等,我就回想起之前賈伯斯訪談時說過的話,大意是把所有的功能都做進去並不厲害,真正的困難的是對各種誘惑說不,只有透過不斷的取捨之後才能創造出最棒的產品。

    Apple這次推出的全新Macbook讓我很欣慰,賈伯斯的精神還在...
    此篇文章於 03-11-2015 16:55 被 kuanwei 編輯。


  3. #43
    EZCat01 的頭像

    超熱血的愛用者

    註冊日期:01-12-2013
    文章:843
    謝謝你: 1
    在 108篇文章中獲得 122個感謝
    mba連蘋果都不會亮了...蘋果真是越來越不像蘋果了

    都走調了


  4. #44
    吉米丘 的頭像

    勸敗大魔王

    註冊日期:09-20-2007
    文章:50,710
    謝謝你: 9,906
    在 6,551篇文章中獲得 48,051個感謝
    本文已經更新,請跳回第一頁閱讀喔,謝謝支持


  5. #45
    MacABC 的頭像

    海盜船長

    註冊日期:04-09-2010
    文章:930
    謝謝你: 566
    在 65篇文章中獲得 93個感謝
    筆電要薄最大的敵人之一就是鍵程

    雖然在按鍵的地方改進很多 卻硬是砍了鍵程

    這下真的想買的人最好親自去敲敲看

    還有 個人覺得若是你外出還想接一堆東西就不要買這台了

    USB現在還無法以一檔十的啦


  6. #46
    peter3257385 的頭像

    管理團隊

    註冊日期:07-03-2008
    文章:3,461
    謝謝你: 112
    在 99篇文章中獲得 148個感謝
    有TB周邊還想要買這台的
    有沒有想過,這台的效能根本不可能達成你需要用TB陣列時的工作呢?
    基本上這台的定位非常清楚
    1.netbook,給一般人單純上上網、打打文件、聽聽音樂
    2.第二台電腦,也就是說家裡、辦公室放高效能桌機(Mac Pro、iMac),這台讓你出去展示時可以減輕肩膀的負擔
    真的想要一台搞定的,還是去看MBPR15



  7. #47
    songchiat 的頭像

    愛用者

    註冊日期:06-30-2010
    文章:67
    謝謝你: 19
    在 11篇文章中獲得 21個感謝
    我很期待未來蘋果或第三廠方會有可能推出可以寫在有壓力感應觸空式軌跡板的筆。


  8. #48

    愛用者

    註冊日期:12-05-2009
    文章:73
    謝謝你: 10
    在 7篇文章中獲得 10個感謝
    為了無風扇、省電,配那麼弱的cpu。
    那麼省電,應該會出usb-c的行動電源…

    notebook+行動電源應該是很多人的理想之一吧。


  9. #49
    AndyLee76 的頭像

    超熱血的愛用者

    註冊日期:08-20-2008
    文章:1,990
    謝謝你: 116
    在 164篇文章中獲得 273個感謝
    引用 作者: chungjaijay 查看文章
    不過也還是只能有一個 USB 孔,如果使用羅技無線滑鼠,接收器就用掉一個,想再插隨身碟就麻煩了。另外平常想接有線網路線,也需要拔下這個一轉三連接埠,改用 USB-C 轉乙太網路轉換器 (蘋果還沒出)。網路線+兩個 USB+充電(+視訊輸出) 真的都是平常容易同時需要的,還是說,有這種需要的,其實就不適合買 The New MacBook 了。

    或是等待過一陣子之後,周邊廠商出「一對 N 」的連接埠,那就一切都解決了,不插時有輕薄,插上時更實用。

    所以就需要這個了啊!「Macally 鋁合金 3孔 USB3.0 HUB 集線器 + GbE LAN網卡
    插上螢幕線轉接,USB孔再接上這個,有網路又有三個USB,多美妙啊!


  10. #50

    海盜船長

    註冊日期:01-29-2009
    文章:684
    謝謝你: 67
    在 45篇文章中獲得 73個感謝
    我也覺得那MBA的定位是??
    但一直不認為會有iPad Pro這種東西 個人絕還滿瞎的
    之前八卦說有12吋的iPad Air
    搞不好就是這款新的MB吧~

    引用 作者: chialouis 查看文章
    老實說,不是很明瞭為何大家對於Logo發不發光這麼介意,我猜啦...當發光時自己看不到...別人看得到時...一切答案都明瞭了,原來它不是一個功能性的裝置而是...。我對於以下幾點比較有興趣:1.Macbook已經做的如此輕薄,那請問Macbook Air的產品定位?看起來Apple有統一產品線的打算,也就是說Air將消失,或更正確一點來說以後Macbook都會更薄更輕。至於原因?我猜是為了下半年的iPad Pro鋪路,也就是說無鍵盤的iPad Pro將取代MacBook Air因為Apple認為使用Air這批人他們使用Air完成的工作未來大部分將可以在iPad Air上完成。2.Macbook只剩一個對外接口顯示Apple的企圖心及自信心。為了簡化、輕化、統一化,這樣一步到位與其說是冒險,不如說是對自己的產品及自己死忠的消費者很有信心,重點是,它如此做也已經好幾次了,我相信是因為過去的經驗讓它敢於如此做。至於統一接口的目的?看看iPhone, iPad的接口,我相信就找得到答案了。這些接口的周邊一定彼此互相可以共用的,Apple達到簡化、輕化的目的同時又賺到周邊的利潤,很賊!但也只有它敢如此做!百姓不爽但仍買單,為什麼?因為它賣的是生態而非單一產品,我們可以不買而去買他牌,但我們犧牲損失的可能反而更多!


 

 

相似的主題

  1. [公告] 美麗新世界 軟體錯誤回報(集中討論)
    由吉米丘論壇中AppStore 軟體推薦區
    回覆: 89
    最後發表: 11-15-2016, 22:26
  2. [公告] 美麗新世界 軟體錯誤回報(集中討論)
    由吉米丘論壇中首頁新聞
    回覆: 30
    最後發表: 02-09-2012, 17:35
  3. [求助] 5.0.1 全JB問題(集中討論)
    由s85230論壇中解鎖優化討論區
    回覆: 111
    最後發表: 12-31-2011, 21:02
  4. iOS4.1正式版開放更新(集中討論)
    由barhsu520論壇中iPhone 最新消息
    回覆: 107
    最後發表: 09-29-2010, 18:16
  5. [消息] 3.0 更新完成~ (集中討論)
    由Trickfirst論壇中iPhone 最新消息
    回覆: 242
    最後發表: 06-26-2009, 13:17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回到此頁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