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Work for iPad 評測 - iPhone4.TW

會員登入



顯示結果從 1 到 4 共計 4 條
  1. #1

    海盜船長

    註冊日期:03-11-2008
    文章:66
    謝謝你: 0
    在 13篇文章中獲得 39個感謝
    抱歉,因為圖真的太多太多了,所以用 [] 加替代文字取代,如有需要請另外開啟完整圖文版。


    Pages評測 完整圖文版:http://eshensh.net/users/eshensh/weblog/2fae9/
    Numbers評測 完整圖文版:http://eshensh.net/users/eshensh/weblog/dba92/
    Keynote評測 完整圖文版:http://eshensh.net/users/eshensh/weblog/5e5df/











    評測項目:Pages (iPad Version)
    AppStore聯結:http://itunes.apple.com/app/pages/id361309726?mt=8


    一進入 Pages,是一個叫「My Documents」的文件管理介面。
    [圖:Pages for iPad]


    這邊所看到的文件,跟使用 iTunes 應用程式檔案共享功能丟進來的檔案,
    不是在同一區的,我想,應該是為了過濾非 Pages 能讀的檔案,
    以加快在「我的文件」介面中的流覽與讀取速度吧。
    [圖:iTunes 的 應用程式檔案共享區]


    所以你必需再多一個匯出匯入的手續,才能在 My Documents 與 iTunes App
    檔案共享區中做互傳。點右上的資料夾圖示,就可以從共享區讀入檔案。
    可能有人會有疑問:如果我要把文件給別人怎麼辦?
    答案是:那台電腦裝 iTunes,就可以用一樣的方式來傳輸文件了。
    [圖:匯入檔案介面]


    在「我的文件」中,也可以點左下方的「匯出」鈕把檔案匯出,
    可以透過郵件或是 iWork.com 共享,或是匯出到共享區。
    除了 .pages,還支援了 Word 檔與 PDF 格式。
    [圖:Export]
    [圖:匯出介面]


    下方右邊的是刪除鈕,中間的是將文件複製一份拷貝
    (也有新增的選項),就不多做介紹了。
    我們點左上的「新文件」鈕,直接實戰。
    首先面臨的,就是樣板的選擇,Pages擁有多達16個樣版(包括空白)。
    很直接的就想到:有沒有辦法新增樣板呢?(謎音:JB之後或許可能吧…)
    (裡.謎音:搞不好蘋果自己弄 In-App Purchase 的機率還比較大 )
    [圖:樣版選擇]


    挑選一個樣板,就立刻可以編輯、修改。Pages 的特色,
    就在於可塑性極佳的樣板工具。
    [圖:從樣板開始]


    最簡單的,就是點文字框來輸入、修改文字了。你看,點一下文字,
    軟體鍵盤跟格式工具就跑出來,很剛好就是我們需要的東西。
    跟電腦版的一樣,iPad 版的 Pages 也支援樣式。
    可惜的是,似乎不具樣式管理功能,不過讓你複製貼上格式倒是還可以。
    [圖:輸入文字]
    [圖:使用樣式]


    等一下再用吧,圖片右下角的小圖示,吸引了我的目光… ククク,按下去。
    竟然直接讀取了相片資料庫,跟電腦版的 iWork 媒體瀏覽器有異曲同工之妙。
    [圖:輸入圖形]


    選了一張圖片之後,先來輸入文字看看,現在的 iPad 只有內建簡體中文的輸入…
    嗯,部份的繁體中文還是可以用簡體的手寫輸入來寫,
    但是一定會有些字不會寫的,所以先學拼音吧
    (Mobile01 有人貼跟注音的對照表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ast=18818613)。
    拼音還有個好處,就是可以詞庫輸入,比如說,
    「無論如何」只要打「WLRH」就會出來了。

    或是購買輸入法APP,以前覺得很沒用,但是現在以 iPad 的速度,切換其實很快;
    Pages 又會記錄目前的編輯,下次進來直接是目前的畫面,所以切換出去做事
    (打字複製,或是上網找圖存進相簿)再回來,也不會很慢啦。

    順便一提,iPad的鍵盤配置,都多了一個鈕,就是倒退刪除鍵旁邊的那個,
    作用就是收起鍵盤,還蠻方便的。
    [圖:輸入文字]


    繼續回來玩圖形,點一下圖形,再按圓形i按鈕,可以對圖形風格樣式進行編輯。
    [圖:圖形選項]
    [圖:Style Option]
    [圖:Arrange Option]
    [圖:文繞圖設定]

    直接在圖上點兩下,就可以做基本的摭罩與大小調整。藍色的點是調整外框,
    下面的拉桿是調整圖形大小,位置就直接用手指來拖移圖片。
    也可以用兩根手指來旋轉圖片,Pages 也會很聰明的,根據你有沒有點進去,
    就知道要旋轉的是包含外框的整個圖,或是不包含外框,只轉裡面的圖。

    這邊也順便稱讚一下,iWork系列的自動對齊線很好用,不用在那邊「橋」老半天。
    (認真說,沒開對齊線也還好。嗯,我提過其實整份文件可以用看照片那種方法
    (雙指合→分)來放大檢視嗎?)

    另外還有調整跟其他圖一樣大小的按法,展示影片都有了,就不多提。

    在圓形i按鈕的旁邊,就是新增物件鈕,可以插入媒體(圖片)、
    表格(有多種樣式)、圖表、快取圖案(包括文字框)。
    [圖:新增表格]
    [圖:新增圖表]
    [圖:快取圖案]


    新增一個表格看看,左上的圓點,是對整個表格的剪下、複製、刪除。
    點一下橫條及直條,可以直接選取整個行或列;
    底端兩個三角形的圖示,是行列格數的編輯。
    [圖:表格]


    格式工具就縮在上面(要仔細看喔),點一下就可以把它叫出來。
    應該大家都知道了吧,選取時,標示區的前後藍點是可以拉範圍的。
    選好格子,就可以把文字做對齊了。
    [圖:格式工具]


    再來,我們實戰圖表!插入一個曲線圖,
    圓形I資訊按鈕,很聰明的變成圖表選項設定鈕。
    [圖:圖表]


    雙點圖表兩下,就可以編輯圖表的內容,
    而且很聰明的自己判斷格式內容,出現對應的數字鍵盤。
    [圖:圖表內容編輯]


    完成的圖表。當然還是可以調整樣式。不過可能底圖顏色太深,不是很清楚。
    不過沒關係,正好進入下一個實戰內容-快取圖案。
    [圖:快取圖案]






















    評測項目:Numbers (iPad Version)
    AppStore聯結:http://itunes.apple.com/app/numbers/id361304891?mt=8

    一進入 Numbers,首先就是跟 Pages 一樣的文件管理介面。
    實際上,我還蠻欣賞這個介面的,雖然在數量一多時會讓你翻比較久,
    不過對使用上來說,是非常直覺的,典型的蘋果風格,
    就像 iWork fo iPad 不需存檔,無限 undo 的設計一樣經典。
    [Numbers 歡迎畫面]

    這個畫面在 Pages 中已經介紹過了,就不多著墨,但是仍然有一點要提一下的:
    不像 Pages 可以輸出 Word 的 .doc 格式,Numbers 並不能匯出成
    EXCEL 的 .xls 格式,只有 iWork 以及 PDF 可選。
    這點在 Keynote for iPad 一樣,個人是猜測,這些是蘋果工程師們趕工的結果,
    事後在軟體更新中補上的機率很高,畢竟沒道理只有 Pages 能輸出 .doc 檔。
    [輸出格式]

    照例,我們直接新增文件來實戰看看,
    Numbers 一樣提供了 16 個樣板(包括空白文件),如下圖:
    [Numbers 樣板選擇之1][Numbers 樣板選擇之2]

    我們直接挑戰高難度的,選擇空白樣板,白手起家。
    [空白樣板]

    不過這樣格子還是太多了。點一下上面的條,選擇最後一欄全部,
    然後用左邊的小藍點,把範圍拉大,按一下 Delete,就可以把選取的範圍刪除了。
    列也是一樣的操作,我們只需要一個小表格來做測試。
    [刪除行或列]

    點了表格之後,就會出現鍵盤跟輸入框,根據不同的類型,也會有不同的鍵盤。
    由左到右分別是:數字、時間、文字、公式。
    [輸入文字]

    選取表格之後,按下圓形i按鈕,就會有相關的設定了,
    包括表格樣式、標題櫚/標腳設定、文字設定、格式設定。
    這邊我設定一個標腳來做分析統計用。
    [表格樣式][標頭標尾行列數設定][文字設定][儲存格格式設定]


    這是輸入日期的畫面,先點要輸入的部份(月、日、年、時、分、秒),
    就會出現對應的鍵盤,輸入上很方便。
    [日期的輸入]

    然後這是數字模式的輸入,除了打數字外,還可以快速格式為貨幣或百分比,
    甚至可以直接設定為星數評等,以及勾選框。
    [數字的輸入]


    再來,實戰公式輸入。在 Number 的體貼設計下,
    一般的公式輸入真是快速又美妙
    (複雜的公式到哪裡都是惡夢,美一點或糟一點的差別罷了)。

    公式輸入框右邊倒數第二列,functions,abc 那列,下面的三個,
    主要是用在條件判斷時輸入特定格式的切換。
    abc 是輸入文字,會自動幫你加上雙引號,很方便。
    第三個圖示是日期與時間,第四個是真假值的切換。

    不過主菜還是 functions 鈕來輸入公式,雖然直接有個 sum 加總鈕,
    但是可惜這個世界不是用加法就能解決一切問題的。
    按下 functions 鈕,選擇公式之後,
    點一下它要求傳給的值,再在表格裡選擇範圍就好,
    也可以選擇整個行或列,看看「AVERAGE(年齡)」,是不是很易懂呢?
    [公式輸入1] [公式輸入2]


    這邊必需說明一下,不知道是操作錯誤還是怎樣,
    訪問日期那邊怎麼樣都沒辦法設定為 2010/04/18 這樣的樣式,
    都會如上圖那樣,多個時間的部份。如果去設定中修改格式,
    整個儲存格的內容就會不見,時間又要重打,但是打好之後,
    又變成有加時間的樣式,鬼打牆啊~~ (蘋果,你還是出個更新吧。)
    所以最後只好把這個欄位拿掉,之後再試了。

    還有一個小問題就是勾選方塊,用 sum 無法計數,也許是操作不對吧。
    好唄,我承認,跟試算表并不太熟。

    稍微輸入一些內容(謎音:易玄,你真的有那麼年輕嗎?別想用幾個字就混過去~),
    然後從物件中插入圖表(我們在 Pages 操作中用過,記得嗎?)
    這裡又是Number 操作設計上的另一個巧思了,只要雙點圖表,再選取表格,
    就能把數值指定進去了!
    [建立圖表1][建立圖表2]


    然後,進入 Numbers 讓我最驚豔的功能了。點一下上方分頁的+鈕,選擇 Form。
    然後選擇一個表格(反正也只有一個表格啊)。
    [表單模式1]

    就產生了表單輸入模式!用過 Bento 或 Tap Form 的人應該不會陌生,
    在這個界面下,一頁只有一筆資料,非常的好輸入。
    有了它,你就可以去台北車站新光百貨前,到處欄人進行問卷調查了!(真囧的應用)
    可以按一下+鈕,就在這筆之後加一筆新資料…
    嗯,有請萬年長青樹~小明~ 他比較老一點。
    [表單模式2][表單模式3]


    回到表格,小明的資料已經進去了,而且平均年齡、綜合評價…等都自動算出來,
    一切就是這麼方便。(謎音:好啦好啦~你到底什麼時候要去台北車站?)
    [資料即時變更]


    再從「插入」按鈕插入標題、圖片,整個感覺就很不錯了(自我感覺非常良好 XD)。
    [完成圖]

    回到文件管理,改個名字,整個就完成了。
    而且還可以匯出 Numbers 檔案到電腦上備份或加工,
    我想這是 Bento/Tap Forms 沒辦法比的,
    也可能是 Numbers for iPad 最強的應用。
    (以後就用這個傳一遍,就可以訂便當了~ XDD)
    [文件管理介面可以改名]


    同場加映:Excel 檔案的匯入、編輯與匯出。

    寫到一半,正好有朋友要我幫忙填問卷,就用 iPad 來填看看吧。
    [匯入xls][xls匯入中]

    事實證明,Excel檔的匯入是可行的,雖然有些字體警告,但是大體上可以接受。
    各位可以看圖,我個人是覺得算OK的,就把問卷編輯填一填了。
    [匯入完成的警告] [匯入完成的成果]


    然後,順便測試 iwork.com的共享。首先要登入,然後會上傳檔案,
    並提示你寄信邀請聯絡人來看,然後自己也會收到管理介面聯結的信件。
    [必需有 Apple ID] [邀請共享]


    綜合的來說,雖然在使用上有遇到小bug,
    但是表單的操作還是十分的容易與創新,
    可以說是 iPad 上最殺手級的應用也不為過
    (期待在新光三越前遇到拿 iPad 的問卷魔人吧)。
    等蘋果出更新版本修正 bug 之後,我會給予他更高的評價。
    個人對 Excel 使用的不多,所以其他的應用上,
    也只能請各位看官們自己測試了。









    評測項目:Keynote (iPad Version)
    AppStore聯結:http://itunes.apple.com/app/keynote/id361285480?mt=8

    一進入 Keynote,照例是這個文件管理介面,內附的這個範例檔,
    跟之前 Pages、Numbers 一樣,都是教學兼範例。
    不過教學兼範例最適合的呈現方式,畢竟是簡報,
    這一份展示雖然沒有 iWork 08' 那樣令人驚豔,
    但是也算的上中規中矩有達到目的啦。
    [文件管理畫面]


    輸出的格式,就是不支援 PowerPoint 的 ppt 檔案,但是匯入倒是沒有問題。
    [輸出格式選擇]

    內建的樣板,一共有12個,明顯少於 Pages 與 Numbers 的 16 個。
    其實 Keynote 很多地方讓我懷疑這是趕工趕出來的作品,後面我們再談。
    [樣板選擇1][樣板選擇2]


    選一個 Black 樣板進來,眼尖的就會發現多了一個菱形◆按鈕,
    那個就是動畫設定,先按看看。
    [Black樣板]


    按了就會進入動畫編輯模式,點投影片就出現特效選擇,
    還可以設定微調動畫時間及效果方向。
    右上的播放鈕可以預覽,按 Done 會回到投影片編輯。
    [投影片過場動畫設定] [動畫微調選項]


    加入圖片,用手寫輸入法(簡體)打上字,其實簡體字只有2000多個,
    其他的字還是跟繁體一樣。
    [中文手寫輸入]
    按投影片列表下方的+鈕,就可以從樣板新增不同樣式的投影片,
    還可以做群組,跟電腦版一樣方便。
    不過跟電腦版不同的還是要評論一下:
    首先,為什麼像 Pages 這樣需要插入頁面的文書軟體卻沒有這個設計;
    再來,Keynote for iPad 本身沒有投影片母片編輯,
    甚至連背景編輯都沒有,更別提不同的投影片用不同的主題樣式了。
    [新增投影片]


    繼續看看動畫特效編輯模式,點一般的物件會讓你可以加入出場退場特效。
    [出場及退場特效]


    列表還可以設定逐一或是整體來做特效。
    [一次來,還是分開來]


    還可以設定動畫表現的順序,在這個模式中,還能一目瞭然的
    看到簡報上物件的動畫順序,這點巧思很值得誇讚。
    [動畫順序設定]
    一般的文字可以進行進階設定,也可以選取部份文字來做設定。
    [字型進階設定]

    但是顏色上,選擇不多,只有預設的幾種。
    [字型顏色指定]


    Magic Move 過場健在,而且它會提示你要不要複製一張投影片來做設計。
    [Magic Move-1][Magic Move-2][Magic Move-3]


    一般基本的簡報功能也就這樣了,投影片的處理、文字、圖片的編輯,
    跟一些動畫特效。不過,覺得好像少了什麼…


    先玩看看別的功能吧,到 Numbers 去,把一個表格複製過來貼上
    (嗯,這個表格好熟?好像在台北車站見過?)
    [貼 Excel 來的表格]

    不過修改過表格內容之後,底下原本是公式的地方,毫無反應,就只是數字。
    (蘋果:阿鬼,你還是買 Numbers 吧~)

    順道一提,表格內的文字沒辦法進行太進階的編輯,
    例如字形只有大中小等幾種預設好的大小。
    [公式不支援,只是數字]



    同場加映:Keynote for iPad 的極限在哪?

    把做好的「愛玩 iWork」第一章的 Keynote 檔匯入…
    [匯入電腦的 .key 檔]


    出現一個吐槽滿點的警告畫面:
    1.群組物件被解除(很好,不支援群組)
    2.不支援的特效被移除(實際上有 60% 以上的特效都不見了)
    3.不支援的媒體被移除(「爸爸,有影片~」 「看到影片了嗎? 跟影片說掰掰~」)
    4.群組物件的動畫特效被移除(你不是一開始就說不支援群組了嗎?
    這個警告完全沒意義啊~)

    [好多警告]

    聲音圖示有在,點了可以播放,表示是「支援的媒體」吧?
    但是播放投影片的時候就是沒聲音。只能在編輯時發聲有什麼用啊~
    (ノ≧▽≦)ノ~┴─┴
    [明明有聲音圖示的]

    對,沒錯,你只能做圖文動畫的啞巴簡報。(摘自 App Store 中的某個評論)


    總合來說,如果你從 Keynote 09' 的角度來看 Keynote for iPad,
    那麼 iPad 版的 Keynote 的分數恐怕連能不能及格都很有問題,
    搞不好還會給個沒辦法補考的分數呢。
    但是如果從一個移動裝置的軟體來看,即使有著這些缺點,
    或是不足的完成度,它仍然是 iPhone OS 上,
    甚至所有移動裝置(Windows Mobile, Android...等)上最強大好用的簡報軟體。
    當然,如果蘋果能在之後補足功能,絕對會更好用。



    總評整套的 iWork,雖然仍有缺陷,但是瑕不掩瑜,我個人仍然會給相當不錯的評價。
    但是有一點很重要的是:如果你有著「購買iPad+iWork for iPad」就能取代
    「Mac+iWork 09'」這樣的想法,就請你打消這個念頭吧,原因除了因為部份的bug外,
    觸控的操作畢竟是有其極限的,軟體的功能、機器的性能,都是不可能取代一般電腦的。
    當然,蘋果的確有用心設計過,這個絕對是著毋庸議的。
    讓 iWork 的界面修改成適合使用手指來操作,這是一般平板電腦裡面的
    辦公室軟體做不到的(最一開始的觸控文書處理軟體中,讓我驚豔的是 MagicPad)。
    而且在 iPad 機器上,蘋果應該也做過最佳化,幾乎感覺不到延遲,
    操作維持一貫的流暢,畫面也有電腦版高畫質的風格。
    還是給蘋果一點鼓勵吧,希望軟體更新可以把不足的功能補完。

    看吧,有圖案當背景,就清楚多了。
    設定的方式還是在圓形i裡面,快取圖形自己也有樣式,可以有不同的外觀;
    而 Arrange 頁面就是管物件前後順序的,圖在上面有喔。
    順道批一下:沒有物件群組的功能,所以也沒辦法做太複雜的創意結合了
    (蘋果可能也不希望用戶這麼用吧。)
    [圖:方塊+表格=清楚]


    當你寫的頁面多了,那只用手指拉拉拉的很慢,
    畫面的最右邊有隱藏的軸捲可以划動翻頁。
    [圖:拉頁]


    綜合的來說,做為一個文書處理軟體。iPad 版的 Pages 已經達到
    「堪用以上」的評價了。App Store 上,雖然也有些不好的評價,
    但是整理來說都是因為期望太高,所以失望的也大。
    首先,應該要有個體認,iPad 畢竟不是電腦,「iWork for iPad」
    也絕對不是「iWork 09'」,1.0G ARM CPU,跟 256MB 記憶體下,
    要有完整的 OS X 10.6.X + iWork 09,還要有順暢的操作,
    這大概可以列入科幻小說了。
    Pages for iPad 在一般的使用上已經非常的足夠
    (其實很多人開 Word 也只是打些純文字寄給人,
    何況 Pages 在圖形、表格、圖表的處理都不錯),
    在「移動裝置」這個定位下的表現也很流暢,
    針對觸控改寫的操作體驗也很美妙,
    甚至可以說是同類軟體中最好的
    (尤其你用過 QuickOffice / Documents 2 Go 等
    程式後,感到衝擊是正常的)。

    個人是給予很高的分數,也相信一些不足的功能,
    在蘋果想到更好的操作法之後,也會做出來
    (功能慢慢加已經是蘋果慣例了 XDD),
    如果你有行動的文書需求,
    Pages for iPad 應該不會讓你失望的。


  2. #2
    Novafly 的頭像

    熱血的愛用者

    註冊日期:04-12-2010
    文章:271
    謝謝你: 10
    在 9篇文章中獲得 33個感謝
    這個沒來推一下,太對不起自己的良心了(雖然良心早就不在了…)


  3. #3
    vaio412388 的頭像

    海盜船長

    註冊日期:03-03-2008
    文章:18
    謝謝你: 0
    在 0篇文章中獲得 0個感謝
    感謝樓主精辟的分享;很受用~


  4. #4

    海盜船長

    註冊日期:08-16-2010
    文章:104
    謝謝你: 13
    在 1篇文章中獲得 2感謝
    原來 keynote 影片真的沒聲音阿 = ="


 

 

相似的主題

  1. [求助] iwork 09 pages檔案可以存儲成word檔案嗎?
    由monei21論壇中Mac 硬體疑難雜症區
    回覆: 14
    最後發表: 01-20-2012, 15:03
  2. [求助] 關於iPhoto 08->09的相片轉移 與 iWork 樣板語言 的問題
    由Danny88論壇中Mac 硬體疑難雜症區
    回覆: 8
    最後發表: 01-21-2010, 17:35
  3. [消息] iWork '09 更新3
    由吉米丘論壇中Mac 硬體疑難雜症區
    回覆: 0
    最後發表: 09-29-2009, 20:38
  4. [消息] iWork '09確定推出!
    由ts101710論壇中Mac 軟體疑難雜症
    回覆: 11
    最後發表: 01-14-2009, 20:51

發文規則

  • 不可以發表新主題
  • 不可以發表回覆
  • 不可以上傳附件
  • 不可以編輯自己的文章
  •  
回到此頁頂端